中醫文化源遠流長,中醫正骨產生于古代農業社會,農民通過實踐摸索出一套醫治骨傷的手法,逐漸在民間形成正骨療法。為進一步加強醫院學科建設,我院中醫正骨科今日正式開科!我院中醫正骨科目前是我市唯一以傳統療法為特色的中醫骨傷專科。院領導及相關職能科室負責人參加開科儀式,同時為張曦江蘇省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揭牌。
科室賡續中醫正骨精髓,努力不斷完善孟河醫學骨傷流派基礎理論,運用馬氏效用制劑,融入朱氏骨傷技法,確定“氣血雙治”為主要內治原則,將傳統正骨手法與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相結合,以“無創”、“微創”為立足點,開展手法、手術治療“骨折、脫位、骨錯縫、筋出槽、骨痹、骨痿”等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療“骨折、筋傷、骨病”的特色診療方法。
孟河醫派馬培之傳人沈伯藩之徒朱龍驤是常州市中醫醫院骨傷科創始人之一,他不僅傳承了孟河醫學特色正骨技法,而且汲取了先進思想技術,融會貫通,創立了具有常州特色的“正骨十二法”,包括以牽、旋、端、折四法為基本手法,度、擠、捋、合四法為輔助手法的四肢正骨手法,還有治脊正骨四法:烏龍擺尾、盤龍絞柱、困龍伸身、騰龍踏云。
除正骨手法是中醫正骨科中醫特色外,以馬氏“五色膏”為代表的院內協定方也是我院中醫正骨科的另一大特色。孟河醫派四大家之一馬培之有紅、黃、青、白、黑五種外敷藥,馬氏“五色膏”是我院在其基礎上開發的院內協定方,分別為紅閂膏、黑玉膏、青寶膏、金黃膏和白石膏,分別主治骨與軟組織急性、慢性、寒性、熱性損傷。
江蘇省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骨傷學科帶頭人,常州市孟河醫學研究院副院長張曦教授表示,中醫正骨療法對骨的生理和骨傷病理按中醫理論有獨到的認識;再是手法的妙用,在中醫師摸、接、端、提之間,骨折、關節脫位的復位都能夠輕松完成;最后配合調配的藥膏敷貼,很快就達到療效。這種治療方法能夠取得標本兼治的效果,尤其對于頸肩、腰腿疼痛會有非常有效的治療效果。
張教授表示,今后將進一步發掘和整理孟河醫派、朱氏傷科經驗,著重于中醫骨傷理論研究,在臨床“正骨手法”,“外用藥物”等具有骨傷特色療效的諸方面發力,堅持臨床與科研相結合的道路,做好總結、傳承、發揚工作,講好孟河醫學骨傷流派的故事,發揮中醫藥特色,為醫院的發展爭光添彩。
來源:中醫正骨科